产教融合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产教融合 返回上一页

专业办学条件系列|三亚学院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介绍

来源: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 浏览量:10 发布时间:2025-06-23

在全球化和电子商务浪潮的推动下,物流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在这一背景下,20211216日,三亚学院与京东物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共建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,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物流管理人才,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。自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成立以来,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凭借其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和卓越的教学实力,已成为培养物流管理精英的摇篮。

一、课程建设与优化

1.新增课程

在过去的两年中,我们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特点,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的优化。我们对多门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和调整,与时俱进,比如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《智能仓储大数据》课程,这门课程主要是利用京东的“智能仓储大数据分析”系统软件进行教学。该门课程已经完成了教师培训,可承担教学任务。

 

(京东)智能仓储大数据分析教材

2.课程资源优化

产业学院建设中,开展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(包括一专业一课程和数字化课程建设项目)《供应链管理》《物流学》《物流技术与装备》《集装箱运输管理》《物流配送管理》《现代物流战略管理》共6门课程,其中《供应链管理》《物流技术与装备》《物流配送管理》已完成脚本录制。

二、产业学院教师和行业导师

师资力量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。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近两年,我们引进了多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学术背景的物流管理专家。

1.产业学院教师

李晓南,博士,副教授,毕业于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。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有过专业工作经验,目前任职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,未来将承担供应链管理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。李老师的企业工作背景和经验为我们带来了产业学院建设的新力量。

杨钰玲,硕士。入职三亚学院已经年,担任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工作。

两位老师的加入为产业学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同时,我们还加强了教师的培训和交流,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。

2.行业导师

京东物流导师包括王姝、范超、王萌、王琦、张慧、李树杰、効文颖、王玉伟、王家、沈婉莹、郑少豪、莫伟康、伍广成、陈骁、李旭升(由于企业人力资源流动等问题,企业导师名单会持续动态调整);实现现代产业学院师资结构1:1的比例。

三、校企合作深化

1.京东专家课

校企合作是物流管理专业产业学院发展的重要方向。在过去的一年中,我们与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活动。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,也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。

京东专家课

2.联合毕业论文指导

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与行业专家开展毕业设计联合指导工作;2024届毕业论文中以京东为题的毕业论文15个。

3.吉利3+1实习项目

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依托吉利集团等知名企业的实践平台和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的产业学院建设,与吉利及其旗下的多家公司开展校企合作,其中校企合作的“3+1”实习项目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习平台,助力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。

4、校企合作-校园专场招聘会

近几年,京东与我院持续加强交流与合作,通过举办专场校园宣讲会和专场招聘会等形式,我院选聘优秀毕业生,为我院毕业生提供物流经营、物流运营、销售等相关岗位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,获取高价值岗位。

京东-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园专场招聘会


四、实验室建设推进

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成立以来,经过不断地调研与推动,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的教学软件已全部安装到位,并完成教学软件培训。

我院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系在系副主任卫静静老师的带领下,近两年来开展了多次专场培训会议,不断提升教师们在智能物流和智慧仓储方面的专业技能。

 

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参加软件培训

五、联合教师开发教材

联合开发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规划教材-物流学系列丛书《现代物流战略管理》《现代物流管理》《物流技术与装备》《供应链管理》《现代物流配送管理与实务》这些教材的编写不仅结合了企业的实际需求,也融入了行业的前沿技术和理论成果。

六、人才培养成果

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和实践项目,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,还培养了团队协作、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学院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,通过实验室教学、企业实训、学科竞赛等方式,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。近两年来,学生在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全国总决赛、全国大学生智慧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、京东物流杯全国智能供应链大学生竞赛等学科竞赛中,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。

 

  

 

展望未来,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以人才培养为核心,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,加强师资力量和校企合作,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平台。同时,我也将积极探索物流管理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,为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


图文:来源于学院

编辑:戚雅轩

责编:符彩花

 



W